|
社長高國清
減塑難,難在哪?里仁發起「減塑微革命」
串聯廠商、消費者的包材減塑模式供通路業者借鏡
知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公司自2016年起,開始發動一場無聲的「減塑革命」,全面盤點並檢討里仁門市架上商品。不僅帶動廠商一同改善包材,從產業鏈源頭減塑;更同時進行消費者教育,推動自備購物袋、支持減塑商品等理念。截至今(2019)年9月,已成功號召40家廠商參與減塑行動,減塑包裝商品達186項,預計每年減少的塑膠包材數達8,336,018件。在里仁交出這張漂亮成績單的背後,是面對「減塑」與「商品保存」、「食品安全」、「產品運輸與保潔」、「消費者習慣」等多重挑戰間的權衡。經過幾年的嘗試修正,突破許多的不可能,為具規模的通路業者,提供包材減塑的借鏡參考。
通路減塑為何難? 減塑與惜食理念的兼顧
由於商業模式特性,對於連鎖通路商而言,大規模減塑猶如不可能的任務。以生鮮蔬果為例,臺灣傳統市場營業時間短且多為早市,能夠在短時間中賣出蔬果存貨;然而超市為服務多元客群,營運時間長,蔬果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拉長,包裝是避免蔬果因水分散失、碰撞損傷而報廢的必要措施。里仁在蔬果類的減塑行動,首先將含水量低、易保存的根莖類、水果全面改採裸賣;至於表皮細嫩的瓜果及易失水的葉菜類,里仁在歷經長時的研究與試驗後,終於選定一款100%生物可分解袋來作為替代包材,減塑同時也不造成食物浪費。
減塑不能減掉食品安全 減塑的每一小步都是生產流程的革新
不僅生鮮蔬果面臨保存問題,食品類的減塑挑戰同樣艱鉅。由於里仁架上食品皆不添加防腐劑,保存上特別倚賴塑膠包材的密合性。里仁在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前提下,從產品外包裝開始逐步改善,捨去收縮封膜、塑膠封膜改為貼紙封口;塑膠外包裝袋改成紙袋或紙盒;塑膠瓶改為玻璃瓶,連即食罐頭上的塑膠蓋與湯匙也拿掉。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產品運輸過程中耗損率提高的問題,以及廠商生產流程變更、包裝人力及時間成本增加等問題,而去除塑膠蓋的即食罐頭,難以堆疊擺放,商品運輸與上架陳列都成了一大考驗。
包材重複使用 克服織品運輸保潔問題
沒有食品保鮮問題的織品類商品,減塑看似簡單,實踐起來卻也是處處學問。去除塑膠外包裝的衣料織品,運輸過程的保潔防汙、避免勾紗等工作變得 |